校园动态

【转自唐尧网报道】我校曹瑞蒲老师:用爱和画笔为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

 

曹瑞蒲老师给孩子讲解绘画细节

 

曹瑞蒲老师一边用手语一边语言重复绘画的注意事项 

 

曹瑞蒲老师手把手教孩子

 

曹瑞蒲老师的画作  

 

“这里的线条要画暗一些,这个瓶口要画宽一些,这里的颜色关系要拉大……”曹瑞蒲老师一边打着手语,一边用语言重复着。不一会儿,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素描画跃然纸上。416日,这堂课美术课的主角,正是保定市特教中心九年级的15名聋哑学生和曹瑞蒲老师。

采访中,曹老师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阳光和温暖。2007年,听闻保定市特教中心成立,并在招聘特教老师,曹瑞蒲从普通中学主动请缨,调入特教中心工作。10余年里,她全身心的投入特殊教育事业,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中的爱和手中的画笔为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

 

结缘特教 悉心呵护折翼天使

 

“上天已经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关上了一扇门,如果这些孩子没有遇到负责任且有爱心的老师,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曹瑞蒲主动调入保定市特教中心工作的初衷。强烈的爱心与责任感让她做出了选择,而且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

“我毕业于师范院校,从登上讲台那一刻起才更加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曹瑞蒲说。

如果说爱岗敬业是一种品格,那么无私奉献更是一种情怀。曹瑞蒲把自己的信念付诸于行动。

刚到特教中心工作时,曹瑞蒲不会手语,她和学生们几乎无法沟通,也很难走进学生们的世界。“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的坚持。”为了尽快克服障碍,她白天从事教学工作,晚上回家后看手语书、设计教案、制作教具等,对于书上没有讲到的“自然手语”,她就虚心地向学生们请教,如红、黄、蓝等颜色用手语怎么说等等。学生教会她,她再运用到教学中。正常学生一遍能懂的知识,聋哑学生需要重复三、五遍,甚至几十遍。手语不如语言表达得直接,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曹瑞蒲就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她用耐心和爱心消除了她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还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她通过讲、练、改、示范等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有时候甚至要抓着学生的手画画,让他们感觉到用色的干湿变化、运笔的力度与技巧。

曹老师不仅注重授课的细节,她爱这些孩子,更为这些孩子计深远。10多年来,她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打着手语的同时用语言重复。“虽然课堂上没有孩子们回应的声音,但他们十分聪明,有些学生会读唇语,还有些学生并非完全丧失听力。我坚持手语和语言同时进行,会帮助孩子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从学校回来后,孩子可懂事了,回家也不歇着,还帮我们干活。”这是曹瑞蒲从家长口中听到最多的话。多年的特教生涯,曹老师不仅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还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并定期去学生家中走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教给家长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方法。

“特教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内心更敏感,更单纯,也更脆弱。每一个特教的孩子都是有感情的,只要你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很可爱。”

特教中心每两周放一次假,住校的学生们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而每次返校时,即使离着很远的距离,只要学生一看到曹瑞蒲,就会张开双臂,向她飞奔而来,和她亲切地拥抱在一起。

“温暖,可以把冰雪融化;坚持,能够水滴石穿;而爱,则能帮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曹瑞蒲认为,这些特教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可爱的天使,耕耘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晚开的花朵同样会芬芳满园。

 

静待花开 桃李芬芳香满园

 

21名本科聋哑大学生、24名专科聋哑大学生,其中,今年考上绥化学院的一名学生,还因其成绩优异而免收4年学费。2015年,曹瑞蒲指导的学生参加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荣获美术项目比赛一等奖,她个人也因此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说起这些成绩,曹瑞蒲脸上写满了骄傲。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参加比赛获奖或许并不稀奇,但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会更多,求学过程也更加艰辛。多年来,曹瑞蒲和同事们在学校的积极协调、帮助下,克服困难,每年坚持带孩子们去写生,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每年写生期间,学生们都是步行从基地到写生地点,一个来回大约十四五公里。早上7点出发,中午1点多才能回来,期间还要完成两幅作品。这件普通学生都很难完成的学习任务,特教学生们却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人掉队。”曹瑞蒲说。

“我们的学生走到哪里都好评不断,他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认真、听话、懂事……每当听到这些,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都十分欣慰。记得一次在西陵写生时,正巧保定学院的学生也在同一基地写生,保定学院的老师看到我们的学生作品,十分吃惊、赞赏有加,当天就用孩子们的画当做示范进行讲解。”曹瑞蒲说。

曹瑞蒲热爱着特教这份职业,也挚爱着这群特殊的孩子。她熟悉自己教过所有孩子的脾气性格,在生活上照顾学生、学习上鼓励学生、走下讲台亲近学生,坚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些学生已经毕业很多年,家长还在跟我们联系,告诉我们孩子现在工作不错,生活幸福……”如今,桃李满天下的曹瑞蒲,说起自己的学生,依然是满脸幸福和欣慰。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特教中心成长,他们仿佛一只只风筝,正朝着自己的梦想飞翔。”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耕耘在特殊教育这片土地上,曹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并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她为孩子带去了更多希望和温暖,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

 

“家人的支持是我坚强的后盾”

 

“我爱人是一位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之所以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离不开他的鼓励与支持。”行走在特教之路上,丈夫王灏的支持一直是曹瑞蒲坚强的后盾。

特教中心创建之初,曹老师夫妇就为学校捐赠了桌椅。特教学生的家庭大多经济比较困难,每次带孩子去外地考试时,曹瑞蒲总会自己添些钱,为学生们安排条件好一些的食宿,希望学生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学校放假期间,为了帮助学生加强专业课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曹瑞蒲还曾出资帮助学生找画院进行培训。王灏常对她说:“这些孩子们不容易,你就像对待咱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帮帮他们,别委屈了孩子们。”

“课上,曹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课下,她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不管周末还是节假日,一有机会就带孩子们去看展览,开拓他们的视野。学校学习气氛浓,已经非常优秀的曹老师还在不断学习、进步,她的画作多次获奖,带动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积极、阳光、上进。”特教中心李艳琨老师说。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曹瑞蒲老师如此说,也一直坚持这么做。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细微之处的温暖。润物无声,曹瑞蒲老师用自己的优秀品德,对每一名特教学生言传身教,用爱和画笔为这些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的人生开启多彩的门。